朱春和
据报载书法家在各类职业健康统计中为长寿之首,此乃书法为健身益志之良方也。书法静以修身,俭以养性,身性具养,内外兼修,身自强健。本人在练习书法之余,探究书法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科学与人们身心健康的关系,书法练习与医道中经络气机运行的关系、书法练习与静以修身俭以养性的关系,从而综合考察书法练习与养生延年的辨证与必然关系。供书法爱好者和各行各业的人们强身健体,养生延年同鉴或共勉。并通过书法养生机理的探析,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抛砖引玉为全人类的文化文明,为世界人民的健康长寿提供一人皆可行的强身妙方,以此与世人共乐矣。
一、书法怡养神灵,抓住了健身的主帅
神为百脉之主,养生长寿,养神为先。养神和书法艺术境界一脉相通。“书之妙道神采为上”。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从整体观之,必然形象丰富,点画飞动,气势磅礴,韵味淋漓,表现出令人击节赞叹的神采。给人以心旷神怡,与物神游的艺术享受。书法练习时要求人们凝神静气,心无旁骛,用心专一,心神灵明。可见,上乘书法艺术,以神见长。神明则百脉和畅,书法家摒弃脱疆野马般的纷飞杂念,万念归一,心神归一,最大的限度积聚生命能量,自然起到养神、养心、养生延年的功效。
书法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关键在于书家的“心神得以安定下来”。古人曰:人有三宝“精、气、神”,养生的目标是保养这“三宝”。 “精、气、神”是人体自动调节系统稳态机制的精微物质能量模型,三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维持动态平衡,便是长寿的保证。外界的一切不良信息干扰,都会打破这一平衡,而维持这一平衡的关键有在于书法练习时调心养神。精神健康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形(身体)的盛衰。古有“精神内伤,身必败之”之鉴。形与神的关系,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形是基础,神是主导。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所生。“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得神”者能却病延年;反之神伤则病,无神则死。这说明“神”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书法既注重形体的庄正与锻炼,更注意精神的专一,身心的修养,从而促使人体健康长寿。
二、书法神形兼养,动静兼修,是强身的上乘境界
形指形体,神指精神心理。既然神为百脉之首,形则为神灵之舍。神依附于形而存在,强身健体必须形神兼顾,养神为本,养形为要。书法家很重视养形,做到作息有定时,起居有规律,饮食调和,不急不缓,不疾不徐,劳逸适度,特别重视身体锻炼,以此保养形体,促进肌体健康。形神共养、协调发展,这是中国千年养生科学中心理保健思想内容之一。形神共养、协调发展,是健康长寿的关键因素。
形与神是互相制约的、互相为用的。“形与神具”,则“可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形神共养,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书法运动讲究身正心定。心神幽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书法凝神静气是静气功的宽松闲适境界,是颐养身心的有效途径。而书法静中有动,避免了绝对静境的百脉不畅,气血淤积的弊端。而许多现代病多是紧张的脑力劳动,加之缺乏锻炼,肌体张驰失调而产生的,久静不动,积弊难调。而书法则是动静兼修的自然和谐状态,全身微动,全身心参与。心无旁骛,无意练功有益身心,无意采气,聚气养神,无意财色,静化心灵,无意长生,却悄然养生。
书法形神兼养,动静兼修,避免了久静不动,气血不运和剧烈运动能量过多丧失,加速肌体老化的弊端,延缓老化的进程,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身心得到和谐的调养,生命能量得到潜在的激发,并稳定的控制在体内,使全身细胞充满存活的能量和活力,心神泰然专一,无杂念烦扰,细胞有充足的生命能量,身体自然康健,人的寿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延长。
三、书法心无旁骛颐养身心,成为滋养生命的常青之树
书法全凭心意下工夫,抓住了强身健体的关键。心又主神志。心主血脉,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的功能。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直接影响血液的运行,是以书法家重在调心,使心气平和以和血脉,更好的发挥心气统帅血液运行的作用。
心主神明,神明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和意识状态,中医认为这些机能都由心来主管,古人把心看作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在书法活动中,心意(精神活动)在书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书法活动中要防止心浮气躁,心神散乱。若追名求利,则谈不上书法也。要求习练书法时,作到“调意”、“专一”、“心无旁骛”、“刮静自然”、“平心静气”,实际上这也是调节心性的一系列心理生理调适活动。书法练习大大增强了人们的心理的稳定性。大多修养有素的书法家,通过修炼书法,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循环畅通,脉和缓而有力。,善于修炼的书法家其华在面,面色显得红润而有光泽。童真实足,即返老还童之谓也。
四、舒筋通络、强健身心与神精功能
俗话说十指连心,指为神之末稍,指腕久运,经络舒缓,气血通畅,强心养神。如早晚常练书法,可使轻微手指振颤之痼疾久可消失,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著名书法家袁晓园年过百岁,仍神采奕奕,其书法颇具劲力。书法乃十指并用,身心并修。人体的手掌上,似乎具有以科学也无法解释的不可思议的力量。我们已经知道有人只要把手掌贴放在患部就能医治疾病。笔竿与指掌摩擦,书法五指握笔有夹、勾、顶、抵,另一只手辅助,实为按摩十指经络。指、腕、肘、身协调运动,疏通奇经八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身心健康。并有利于初期心脑血管疾病的恢复治疗,有利于手脑振颤帕金森病的恢复治疗。手指按摩或运动可以强身,医学家们发现在神经反射疗法中,刺激神经末端比直刺脊髓效果更佳,尤其是刺激指间的神经。而书法指腕运动在无意之中起了钦捏按摩作用。长期习练书法,手脑协调,畅筋活络,轻微疾病不疗而愈,此乃书法家精神饱满,身心健康之奥妙所在也。
五、书法的艺术美感给人以快然逸乐的享受
由线条组织而成的千姿百态的画面,凝集了人们的丰富创意,给人们的愉悦和快意使无与伦比的。书法养生作用还表现在:书法的美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程度。书为心迹,书法是人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身体健康状态的外在表现。在生命运动过程中,尤其是大脑的生命运动过程所构成的错综复杂情况中,一种生物现象,即精神运动平衡,起到了主要作用,思维方式与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运动平衡的变化与人的每次精神状态变化相一致。在日常生活中,人的举动,非实用性的举动或是形象性的举动,可以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在这些举动中字迹是最细腻,也是最说明问题的举动。“书画以用笔为上”。虽然说“字(型)有质,迹本无为”,然而挥毫抒法,情感流露,仍然是书法家们熟练地掌握用笔规律的结果。以字迹为研究对象的字迹学是一门引人注目的颇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如果对心理学感兴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字迹便可以捕捉到书写者性格和健康状况的某些主要特征。书法艺术美实为人的心灵美和健康美的反映。在高微的空间里,具有“意力”的提按、纽错、行留、徐疾……和角度不同的复合力在复杂运动中所产生的出入神化之笔,正是指这种具有生物同步反力效应的慧心与技巧相结合的神至之法而言。书画如此美景,令人超然若仙也。
凡练书法者其寿命明显延长,此所谓书法家长寿之谓也。心理学家和医师认为心性稳定,情绪和畅,思想纯净,这种舒适愉悦的心理生理状态,会引起快然逸乐的生理反映。从而使人体内分泌出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物质。养神、养心、养生之道与道德品质密切相关。他的内涵十分丰富,心理养生是我国历代先贤圣哲求索的养生课题,凡书有大成者多为清心治学,虚怀求知,事业有成,书法知识之清泉也成为其滋养生命和发展事业的常青之树。书法大大地提高人们自控能力,醉心于书法,自然呼吸,吐呐肺腑,活动筋骨,神海定静,心宽大度,淡泊名利,常年在美的创造和身心愉悦的健康舒适的状态下生活,书法大大地提高人们自控能力和健康水平,即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平衡。生命体不滋自养,不练自修,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愉悦身心,养生延年的作用。书法养生是中华民族通过民族特有的艺术对世界各国人民养生延年的一种特殊贡献。汉字书法的延绵发展数千年,久盛不衰,获得任何一个民族文字语言无与伦比的巨大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成功。其本身就强有力的证明了书法艺术的伟大生命力与创造力。
下面提供本人体验的书法强身的方法,以与书法同仁共享。
(一)、保持心平气和,快然逸乐的心境
如何养神?所谓“内无思想之患,以愉悦为要务。”意即要人除去一切有害的情绪。创造良好的心境,要驾驭自己的情感,保持乐观、安静、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在恬静的基础上,愉快欢乐,这才符合养身辩证法,才能达到调心养神的最佳境界。养生至宝“心平气和”。书法练习能够起到稳定心性的作用。作到“心平气和”四个字。心平则气血调和,百病不生。使自己处于“心平气和”、“守柔曰强”的舒适状态,致力柔和,不是充满了生机吗!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大怒伤肝,过喜伤心,心里因素的变化对人体疾病的产生有直接的关系,“七情致病”又称心理“心身致病”,是靠药物难以解决的,惟有书法保健效果好。《灵枢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中医学家指出:“治病必先治神”。书法入境后,则是书神一体,身心兼养,“天人合一”的良性生理状态,练习“心平气和”即可收到高层功法不练而自练,不修而自养的奇特的养生效果。此乃书法之灵也。上乘书法艺术之灵正在于此。
(二)、阅读或练习不同的书法,有效调节人体气机
不同的书法风格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不同,人们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书体来调节自我,实现身心舒泰的健身目的。如当处于心气浮躁时,可以静阅片刻(3-5分钟)颜真卿的书帖,颜体书法阔大庄正,阅之会即刻令人心沉气定。如气滞血淤,则以翻阅怀素草书书贴为佳,阅草书则有助于人体气血流畅。当人体气机散乱时,则以阅张猛龙、李伯海的书贴为佳,凝神片刻,则气机内聚,神定气清,聚耗散的气机,颐养心神,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当人体气机孱弱,胆气不足,心神惊恐,则以研阅毛泽东的诗词书法为佳,阅之则胆略豪气顿生。神情郁闷时则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一阅之,则心旷神怡,不阅之情绪顿消。如朱春和的草书作品实乃神采气机使然,点画之间精神内聚,笔墨凝处精、气、神一气贯通,使观者顿感春风拂面,灵动俊美,气感充沛,心神怡然。如此功用,能不延年益寿乎。
(三)、每天坚持练习书法1-2小时,促进人体系统协调,足以强身
颐养性情,陶冶情操,不同书体对人体的调节功能不同,调节的病理功能也不尽相同,气血郁积、愤怒、悲怆、狂放时,挥毫泼墨,以草书挥毫直舒胸意。颐情时可作行书,百脉和畅时可练隶书,楷书,坚毅时可练魏碑。上乘温蕴精、气、神跃然勃发,富有感染力。书法练习久而久之,身心舒泰,遇事泰然。
(四)、用心专注,手脑协调
书法必须用心专一,内在灵明。书法练习“心平气和”、用心专一,起到气功“栓马桩”(屏除杂念)凝神静气,积聚能量的妙用。而全身心的投入,心神功能得到全面的升华。书法外象似静,内象属动。非损阴耗阳狂奔之动。书法起到按摩十指穴位,通经活络之功效。整个身心为之和畅。血脉为之激荡,蓄阴潜阳,开发生命潜能,实为延年益寿的最佳状态。
(五)劳逸结合,“灯用小炷”
《养性延命录》中说:“人寿虽有百年大限,但懂得节护之人可以活到千岁。这好比油灯,若用大炷燃点,很快就会油灯尽灭;要是用小炷,就能燃点很长一段时间。《皇帝内经》中又有“静则生化气,动则疴疾起”之说。并认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等,都明显的在提倡“生命在于静养”了。这里的“静养”不是机械的静坐不动,而是心神定静,心平气和的良性生命状态。唐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大力提倡这种“灯用小炷”之法,他活了一百多岁,可称得上高寿之人。他在谈养生体会时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这“小劳”应理解为“小炷”之意。而书法是乃舒畅快意之“小劳”也,书法是动静相宜。恰到好处的“灯用小炷”法。如书法凝指运、手运、腕运、肘运、腰运、身运、目运、心运、神运、意运与一体。细微运动的活力,不似剧烈运动,大量消耗生命能量的拼体能外延扩张性运动,而是意控调节下的全身心的微量运动,一阵畅快淋漓的书法创作后,身心得到锻炼,气血通运,阴阳平谧、百脉和畅,微微汗颜,面带红光。
应该说,主“动”的养生观和主静的养生观都各有道理,都各有可取的一面,但是,“过动则躁,过静则发”,单纯强调“动”,抑或单纯强调“静”,都有偏颇之处。鉴于目前一般人生活节奏加快, “动”多而静少,或“静“多而动少,而书法则是解决动静失衡,实现动静结合养生延年的最好途径之一。
(六)、讲究书法过程中的精、气、神系统协调
精、气、神足书法才有气韵,气韵深厚的书法无不反映了书法家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体魄,高雅的风范,独特的气质,以及深厚的功底。以至从书法墨迹中可以观察出书法家大气磅砣,排山倒海的理想和抱负。因此书法养生,首先必须对书法过程中精、气、神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精、气、神是人体器官运化的最精微物质,同时又是各组织器官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神的系统协调,首要的是排除不良情绪。如不良情绪亦可以使血液中儿茶酚胺增多,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增高,纤溶能力下降,血凝度增加,自然地增加患脑血管病的危险性。祖国医学中提倡的修身养性以预防疾病的真正含义就在于此。养生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而书法练习时要求性情闲适,淡泊明智,心无杂念,用心专一,从而健身养神。久而久之,书艺精美,既享受书法艺术的愉悦和自我成就的快感,又可以以书会友,以书赠友,益己利人,快乐无比,自然身心舒泰,百年康健。
总之书法艺术不仅对人们养心、养神、养身、养生与延年益寿密切联系。长期修炼书法俭以养性,可以培养人们坚毅、持之以恒的优良品性,锻炼人们的体能增强人们的耐力。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书法艺术不仅美化了生活,而且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离不开书写文字的发展和改革,现代汉字中即有许多是对草书的认同和固化,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书法科学,书法科学又推动力了生产力的发展,书法作为人类文化艺术科学殿堂的一支奇葩,为人类征服自然,美化生活,发展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书法水平的提高,人的修养水平,相关文化素养随之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工作效率随之提高。社会生存需要书法科学,而书法科学是与人类生存发展与健康长寿密切相关的学问。本人因阅历有限,难免挂一漏万,谨以抛砖引玉,请各位专家赐教。(作者:朱春和)
(注:此文同时获国际金奖与中国入世组委会论文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