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义发老师书法作品鉴赏暨正能量书法艺术研讨会,很有价值。周老师首创“正能量书法艺术”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关系里面,就是强调一种正气思想,这种正气思想。通过笔墨语言、结字技法、章法布局等构成作者的精神品格和生命价值观。 “正能量”的范畴,既体现在书法艺术本身的笔法、墨法、章法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在推动中国的文化复兴、文化繁荣发展方面,并以此构建中国新的文化价值理念。通过对中国文化思想内核和中国文化正能量的有效传播,就能对广大青少年心灵的触动产生很好影响,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一种正确的文化认识观和价值观。
--余润德(中西方文化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高端培训部主任、当代著名油画家)

勿庸赘言,义发先生从对中国书艺与书道的深切感悟中,令我不难感受到其学养之深厚、目光之深邃、道义之深沉、使命之深重。多种书体从笔法到结字,从笔势到笔锋,从墨法到章法,皆见其南帖北碑临池之底蕴,熟读圣哲先贤书论之功夫故其于古风中透露出新韵,于翰墨中散发着书卷之气。这些浸润着人文内涵,彰显出精气神韵的展品,足具其正大之气和阳刚之美。悦目、润心、补气、提神。一言以蔽之,义发先生在其书法线条内同时贯注着宇宙之气与个人之情,着实充满正能量!
---鲍玉珩(世界著名文化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

义发道友既师承“法”的规范,又超越“法”的局限,努力追求“道”的层次。其作品既为学院派所赏识,又受到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钟爱。到目前为止,他是唯一受邀为国务院新闻发布中心新闻发布会题写背景板的书法家,被社会学者和媒体誉为“中国正能量书法艺术的首倡者”。 义发道友从小喜爱阅读文、史、哲名著与人物传记,游历境内外诸多名山大川,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钟灵毓秀之美和壮丽山河的磅礴气势,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感悟大自然赋予人类鬼斧神工般艺术杰作, 以学养书, 用书促学,充盈和提振内在的精、气、神、韵, 积蓄与升华用笔的法功、势、艺 ,并以学养的累积与触景生情的瞬悟激发创作灵感,追求“天人合一”、“道器合一”、“知行合一”和“心手合一”的意境,这才是学艺的真道和正道。
---马波生(艺术巨擘齐白石的第二代传人,李可染大师的入门弟子,当代著名书画家)

既注重临池不辍,又刻苦研读历代书论,从源头中探寻用笔、结字、布局的“取法乎上”之奥妙。参观了他的个人鉴赏展后,感觉不仅各体基础宽实,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性情,实为不易。说到底还是也是源自他为人正直谦和,从艺勤奋不已。他的作品没有任何故弄玄虚、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浸润着大气、贵气与书卷之气。因此,依我看来,书风也好,文风也罢,归根到底还取决于人品和人风。人正,则人品高贵。人品高贵,则艺品高雅。若是人品差,则字虽工不贵。
---蔡祥麟 (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原外联部主任)

周义发老师平和、豁达、清雅、大气的人生态度和深重的“家国情怀”在其作品中得以体现。隽秀、遒劲、庄重却不失灵动的楷书作品,融承唐代“四大家”之灵性,尤得欧阳询楷书之神韵,笔力险峻、骨气劲峭。于平正中见险拔,于规矩中见洒脱。篆书作品上白甲骨、钟鼎、石鼓、散氏盘,下至秦代小篆,中锋用笔或刚劲挺拔,如铮铮铁骨,或转折圆润,毫无凿痕。足见研读经典文献及临池的深厚功底。
---蔡梦霞(当代著名女书法家、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

周义发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领悟颇深,从其展出的百余幅成系列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足见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功力。他遵循书法起源的轨迹,循序渐进的从甲骨、铭文、小篆入手练就中锋用笔的功夫,继而使得草书、楷书、行书出锋变化灵动。各体俊朗雄浑,帖意碑道互溶、古风新韵互见,其结字、笔法、墨法、章法、笔势等顾此兼彼,相得益彰,融对立、差异、变化于统一之中。而且作品有一股儒雅大气、浩然正气和阳刚之气。可谓艺以载道,字如其人。
---岳 石(中国国画院副院长、清华美院客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