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无原,谓不可测的本原。《淮南子..本经训》:“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气化物,以成埒类,赢缩卷舒,沦於不测,终始虚满,转於无原。”即:所谓阴阳二气,承受着天地自然中和之气,形成万物千差万别的形体,含蕴着的和气能化育万物;它伸缩舒卷,深入到无法测度的境域,开始时虚空、终至于盈满,周转于没有终始的时空中。
天地自然皆为阴阳之中和,艺术当也是如此。艺术的所谓“传统”与“当代”某种意义上只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区别,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艺术观念、艺术态度、艺术状态。“传统”并非颓废也更非腐朽,“当代”也并非先进也更非颠覆。艺术应该知道从哪儿来,更应该知道到哪儿去。 无原,是对艺术本真的寻找和回归,是艺术超越性的终极追求。放逐漂泊是为了超越,怀旧思乡是为了找回本真。正如诺瓦利斯所感慨的:“哲学就是带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家园”。司空图“超于象外,得其环中”。王国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魏晋南北朝的名士追求的“感于物不滞于物”。无不是不即不离的终极追求。
 无原作品欣赏
无原,是具有终极意识的敬畏、怀疑、反省、觉悟和无限性。康德说:“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这对遥远的宇宙星空和难以穷尽的精神世界的由衷敬畏就是一种终极意识。孔子也曾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老子更借艺术提出“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主张。圣人的微言大义、述而不作,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根植于终极意识。 无原,是一种对“无”的追求。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贝克曼指出绘画的“有形”是为了展现有形现实背后的“无形”;“我要在我的作品中向你们说明隐藏的所谓的‘真实’背后的理性概念。我在寻找一座从可见事物通向不可见事物的桥梁,正像那位著名的犹太神秘哲学家所说的:‘如果你想捕捉到无形的东西,你就必须尽你所能地深入到有形的事物中去。’”。“我的目标始终是捕捉现实的魅力,并把这和现实移入到绘画中——通过现实使无形事物变成有形之物。这听起来似乎是自相矛盾,但实际上,正是现实构成了人类存在的秘密。” 无原不是对传统的否定,也不是对当代时尚的跟风,而是在当下艺术语境中对艺术的当代解读。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是那些能够超越“时代风尚”、“不入时趋”、坚定走自己路的人。伦勃朗只有蔑视那个“时代”时尚的卢本斯一路的“行画”,才得以创立自己辉耀西方艺术史的绘画风格。真正伟大的艺术品也不会只局限于一个时代,只被一个时代的人所欣赏,而是会流传千古。 无原是种站在崇高的宇宙意识、历史意识、生命意识之巅的精神性关怀,是高山临绝、俯察万象的宏远旨趣,是超越尘世利害的献身精神,是心灵向着无限和永恒飞跃的升华,也是忘我超我的牺牲。
 无原作品欣赏 |